双荧光素酶实验

一、实验原理

双荧光素酶实验利用两种荧光素酶——萤火虫荧光素酶(Firefly Luciferase,Fluc)和海肾荧光素酶(Renilla Luciferase,Rluc)的特性。这两种荧光素酶具有不同的底物和发光波长,因此可以在同一细胞中同时检测,互不干扰。

  1. 萤火虫荧光素酶(Fluc)

    • 发光波长:约560nm(绿色光)。

    • 底物:荧光素(Luciferin)和ATP。

    • 特点:发光强度高,常用于检测实验组的基因表达或信号转导变化。

  2. 海肾荧光素酶(Rluc)

    • 发光波长:约480nm(蓝色光)。

    • 底物:腔肠素(Coelenterazine)。

    • 特点:发光稳定性好,常作为内参,用于校正实验中的转染效率差异、细胞数量变化等。

二、实验流程

  1. 构建报告基因载体

    • 将目标基因的启动子或调控元件插入到萤火虫荧光素酶基因(Fluc)的上游,构建报告基因载体。同时,将海肾荧光素酶基因(Rluc)作为内参基因插入到同一载体或另一个载体中。

    • 例如,研究某个启动子的活性,可以将该启动子连接到Fluc基因的上游,而Rluc基因作为内参。

  2. 细胞转染

    • 将构建好的报告基因载体和内参载体共转染到细胞中。转染方法包括脂质体转染、电穿孔等。

  3. 细胞培养

    • 转染后的细胞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,让荧光素酶基因表达。

  4. 荧光素酶活性检测

    • 转染后的细胞裂解,加入相应的底物(荧光素和腔肠素)。

    • 使用荧光素酶检测试剂盒,分别检测Fluc和Rluc的发光强度。Fluc发光强度反映目标基因的表达或信号转导情况,Rluc发光强度用于校正实验误差。

  5. 数据分析

    • 计算Fluc与Rluc发光强度的比值(Fluc/Rluc),以消除转染效率、细胞数量等因素的影响。通过比较不同实验组的比值,分析目标基因的表达调控或信号转导的变化。

三、实验优点

  1. 灵敏度高:荧光素酶的发光信号非常灵敏,可以检测到低水平的基因表达。

  2. 双指标校正:Rluc作为内参,可以校正实验中的各种误差,如转染效率、细胞数量、裂解效率等。

  3. 操作简便:实验流程相对简单,检测方法成熟,适合高通量筛选。

四、应用领域

  1. 基因表达调控:研究启动子活性、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功能。

  2. 信号转导通路:分析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的作用,如研究MAPK通路、Wnt通路等。

  3. miRNA研究:将miRNA的靶标序列插入到Fluc基因的3'非翻译区(3'UTR),观察miRNA对基因表达的调控。

  4. 药物筛选:评估药物对基因表达或信号通路的影响。

双荧光素酶实验是一种强大的工具,广泛应用于基础研究和药物开发等领域。

上一篇:没有了 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