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蜡包埋

石蜡包埋(Paraffin Embedding)是组织学、病理学和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样本制备技术,主要用于将组织样本固定、脱水、透明化后浸入石蜡中,使其硬化并便于后续切片和观察。以下是详细介绍:


一、石蜡包埋的主要步骤

  1. 组织固定

    • 目的:保存组织形态,防止腐败和自溶。

    • 常用固定剂:10%中性福尔马林(甲醛溶液)。

    • 时间:根据组织大小(通常数小时至24小时)。

  2. 脱水

    • 目的:去除组织中的水分,为后续步骤做准备。

    • 方法:梯度酒精(如70%、80%、95%、100%酒精),每级浸泡1至数小时。

  3. 透明化

    • 目的:用透明剂(如二甲苯)置换酒精,使组织透明并便于石蜡渗透。

    • 步骤:酒精与透明剂混合→纯透明剂浸泡。

  4. 浸蜡

    • 目的:用熔化的石蜡(熔点通常56-58℃)替换透明剂,填充组织间隙。

    • 步骤:将组织置于液态石蜡中(60℃左右),浸泡数小时至过夜。

  5. 包埋

    • 将浸蜡后的组织放入模具,倒入液态石蜡,冷却凝固成蜡块。

    • 注意:调整组织方向(如切面朝下),便于后续切片。


二、石蜡包埋的优点

  1. 保持组织结构:石蜡硬化后能较好支撑组织,避免切片时变形。

  2. 长期保存:蜡块可室温长期保存(数年甚至更久)。

  3. 兼容性强:适用于大多数组织(如动物、植物、临床病理标本)。

  4. 薄切能力:可切出2-10微米的薄片,满足高分辨率观察需求(如显微镜、免疫组化)。


三、局限性

  1. 高温影响:浸蜡步骤可能破坏热敏感蛋白或抗原(需特殊处理)。

  2. 步骤繁琐:全程需数天,需严格控制时间与试剂浓度。

  3. 有机溶剂风险:透明剂(如二甲苯)有毒,需通风防护。


四、应用场景

  • 病理诊断:肿瘤组织分析、活检样本处理。

  • 科研研究:组织形态学观察、免疫组织化学(IHC)、原位杂交(ISH)。

  • 教学标本:制作长期保存的教学切片。


五、注意事项

  • 组织大小:厚度建议不超过5mm,避免固定/脱水不彻底。

  • 试剂更换:脱水剂和透明剂需定期更换以防污染。

  • 温度控制:浸蜡时石蜡温度过高可能损伤组织。

  • 替代方案:对热敏感样本可采用冷冻包埋(OCT包埋剂)。


六、常见问题与解决

  • 切片碎裂:可能因脱水不彻底或石蜡渗透不足。

  • 组织收缩:酒精浓度梯度骤变导致,需逐步脱水。

  • 抗原修复:石蜡包埋后可能需抗原修复步骤(如柠檬酸缓冲液加热)。


石蜡包埋是经典的组织制备方法,尽管步骤复杂,但其稳定性和兼容性使其在生物医学领域不可替代。现代技术(如自动化包埋机)进一步提高了效率和一致性。

上一篇:没有了 下一篇:没有了